银监会暂停不良资产证券化
本报记者 王镇江 北京报道 2009-2-25
记者近日从建行了解到,尽管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并无联系,但银监会确实已经于去年底叫停不良资产证券化。这一消息得到银监会相关人士的证实。
该人士表示,目前“只是暂停而不是叫停”。因为次贷危机尚未结束,仍须对此危机进行深入检讨,弄清楚根源。此外,在目前经济危机大背景下,不良资产定价没有合适的标准,以此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投放市场后,价格波动会比较大,容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。
“暂停”证券化
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金融创新和创新监管的深刻反思。大家深刻认识到,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,它只能转移和分散风险,并不能消除风险,因此金融创新需要审慎监管。
某股份行市场部人士指出,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与美国的次级贷款债券是两码事,首先,国内用于证券化的资产大多是优良资产,“因为是试点,大家都希望市场表现好一些”;其次,资产池很清晰,信息披露是充分的;第三,购买者多是有风险识别能力的机构而并非个人。他相信监管层不会完全叫停整个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。“ 暂停一下也有好处,防止风险扩散。”
上述银监会人士亦表示,对于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的风险要全面客观认识,不能因噎废食,而应该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,借鉴国外先进经验,完善证券化业务相关工作。下一步,将在总结国际经验教训并结合国内试点工作基础上,加强专业化监管,同时注重制度建设,推进相关法规的修改和新法规的制定,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。
他透露,暂停不良资产证券化并不意味着暂停所有的证券化试点工作。监管部门“允许通过规范化的贷款出售转让,继续开展正常类贷款的证券化试点工作”,但“严禁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和无收益房屋信托”。
市场初起步
经国务院批准,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于2005年3月正式启动。并已经进行了两批试点,第一批两家机构,即国开行和建行,试点额度为150亿;第二批 2007年启动,批准的试点机构数量是6-8家,额度为600亿元。按照当初计划,第二批试点时间为一年,于2008年底第二批试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。
因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有两个关键因素:“真实出售”和“风险隔离”,商业银行通过将不同类别的资产纳入资产池进行证券化,客观上起到调整银行资产结构、分散风险的作用。因此试点以来受到各银行的重视。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数字显示,2008年共发行资产支持证券302亿元,同比增长69%。在各类债券中的增速仅次于银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。
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方面,截至目前,只有信达资产管理公司、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建设银行发行共4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(其中信达发行两期,其它两家各一单)。而最近的一单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08年12月26日发行的信元2008-1重整资产证券化。
目前全国证券化的整体规模仍然相当小。据央行统计,目前共有11家机构发行了600多亿元证券化产品。
一位国有大行中层人士称,目前各家机构发行证券化仍只是一种尝试,“锻炼队伍是主要的,并不见得能有多大盈利”。目前银行资金充足,做资产证券化的动力并不大。